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新北市新店, Taiwan
老來蟄居於離水岸不遠的鄉居,傍晚常於新店溪畔迤邐而行,"晝伏而暮出",可稱「蟄居老叟」。

和美山遠眺碧潭

和美山遠眺碧潭

2021/06/29

潭畔蟄居話退休

潭畔蟄居話退休—老閒生活雜感

退休是人生旅途上很重要的里程碑,代表人生的旅途已過山巔,接下來的是一段下坡路,坡道是陡或緩就看個人造化,旅程的最後則是相同的「終點」。退休也是生活型態改變的轉折點,通常意味著從此以後,你的日常生活將可以「從心所欲」(會不會踰矩就看各人的修為了),少有其他人或事的羈絆。退休既是「退」下來「休息」,就要退得「瀟灑」,假若退休了還念念不忘昔日的「豐功偉業」,時時記掛往昔的「職場榮華」,「身」是退了,「心」卻依舊眷念當年的「風雲叱吒」,時時記掛著「故舊門生」怎麼沒來探望?!這種「退而不休」的日子可會是很難熬的!

在大學任教的教師,退休之後假若要過個「真正的」退休生活,就要脫下教授的袍帔,回歸在教授罩袍之下的「平凡退休老人」素雅本性,而不要戀戀難忘「教授」的名號,生怕若不掛著「退休教授」的面具,連自己都會覺得庸俗難耐!那就真的是難臻「優雅」了!

環顧現實,似乎每個人對「退休」都有自己的斟酌,退休的生活也多樣多姿。下焉者退休之後,汲汲營營於轉任他校或其他機構專職,享倍薪之樂;中焉者退休之時礙於人情難卻,只好繼續兼課、兼職,薪雖微薄但諄諄誨人,其樂卻也無窮;上焉者於屆退之年即揮灑衣袖,遠離黌門,遁入野趣潭濱,山林隱逸與世無爭,何其瀟灑!更上焉者則年屆可退之齡即急流勇退,以侍其親,菽水承歡,冀衍耄耋,何其溫馨!

當然還有不少人,沾軍公教退休制度優渥之利,於「知天命」之年即急流勇退,視退休為開啟另一職涯的契機。有人戮力勤習書畫,以能集足作品,找間畫廊,開個書法、畫展,附庸風雅,廣邀親朋同賞為樂;有人重拾彈指琴鍵之技,期盼能開場豪麗演奏會,呼朋引伴,同襄盛舉!有人則遨遊天涯,覓尋異國風情,或走逛山林享沁閑情野趣,可謂不一而足,而成就另類的「退而不休」則是同理!

李商隱有「樂遊原」詩曰:「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其實人生固然需要努力和奮鬥,需要對所屬社群盡力服務和貢獻,但江山代有輩人出,時間到了還是要知道急流勇退。當人生之路越過頂顛之後,就要懂得輕鬆下山,人生不過數十寒暑,名利成就、榮華富貴都不過是過眼雲煙,若太在意看重反而會看不見夕陽的無限美好!

我對「退休」自也有自己的期盼和感觸!企盼退休之後,能夠盡快放下一切教研、學術,盡紓身心壓力,才有閑情逸致「真正的」步入退休生活。在現實面,由於「身在江湖」也久,俗緣一時難了,這個願望在退休之初竟難以實現,不過只要心懷夢想,就會有動力催促自己去達成「心願」。幾經曲折,在近古稀之年總算能夠回歸鄉野寄跡水濱,過著山林歸隱、潭濱蟄居的日子,終不負當年由國科會卸任時,人文處王處長親題李商隱詩句:「永憶江湖歸白髮,欲迴天地入扁舟」的相勉之情矣!

蟄居老叟@碧潭之濱 (2021.06.29.)

 


2021/06/21

被政治操作掩蓋的學術倫理議題

談國產COVID-19疫苗審查的學術倫理議題— 潭畔蟄居雜感

COVID-19疫情吃緊,社會各界都在為疫苗現貨不足而焦慮、而"百蛙爭鳴"大放厥詞之際,不但可以看出不同政治人物、政黨、社會賢達乃至媒體(包括記者等媒體人)的美麗與醜惡,也最能顯現學術人的良知學養和人格節操。就以衞福部食藥署尚在進行中之「國產COVID-19疫苗審查」事件為例,審議的本質以及審議過程應該嚴守的學術倫理(academic ethics)專業倫理(professional ethics)從事件一開始就被一堆沸沸揚揚的政治語言所掩蓋,每天所看到、聽到的社會輿論,都是充滿各種政治算計的政治操作。其實「國產COVID-19疫苗審查」的議題和其他學術審查案件一樣,學者專家之間常有見仁見智的看法,在我尚略有認識的專家學者當中,有些人是秉持學術專業與良知,默默建言或諍言直諫,有些人則是固持「我執」任性而為,訴諸媒體、譁眾取寵,以搏聲名,視學術倫理於無物,人格節操之高下立判,令我既驚訝更不勝唏噓!

整體事件的「引爆者」以其在「國產疫苗審查」中所擔任的角色和學術地位,難道不知道其言行一定會引來台灣境內外各種政治勢力的嗜血喧染和操弄?斲喪「疫情指揮中心」和政府的公信,造成社會的不安和對立?或許,這就是「引爆者」處心積慮拋出這個議題想要造成的情況?!不過做為學術人,我還是寧可相信他的特意公開評論「國產COVID-19疫苗審查」,只是不曉得從何而來之「氣憤填膺」之下的「無心之過」(違反學術專業倫理),否則就讓我對台灣最高學術殿堂的教授素質和節操太失望了!

食藥署為審查國產COVID-19疫苗的有效性,邀聘了一群專家學者組成「國產COVID-19疫苗療效評估方法專家會議」。依我過去擔任學術行政及學術審議多年的經驗,學者專家一旦應允擔任審查會議的成員,就會嚴守學術審議的規範,秉持學術專業,公正無私的審議,而不受外在風言諷語的影響。專家會議的審議是合議制(所以叫做「會議」),審議結果是會議的結論,不是個別專家的意見所能獨霸;專家學者只要秉持專業良知,提出公正的、實證的(evidence-based)審議意見,對審議結果的各種批評、壓力,自有主政機關(衛福部)頂著,專家會議的成員並不需也不會承受任何外界的責難和壓力。因此,若會議成員在半途以「發現委員會難維持專業與公正性(竟然還說這是『自身感受』),自己已無法有所貢獻才請辭。」為由請辭,並罔顧學術倫理,大肆抨擊專家會議尚未開始審議的案件內容,汙衊專家會議的專業性和公正性,這絕對是以對政府主政機關、對專家會議同僚"潑髒水",來襯托自以為的清高之惡行,尤其藉請辭來影射其他專家會議成員的不正直、不專業、沒風骨,陷共事的同僚於不義,更是令人不齒,是任何「學術人」所不應為、不當為

試問:應聘擔任「國家疫苗療效評估方法專家會議」的成員,在還未正式審查甚至解盲結果資料都還未看到之前,就固執己見對將要被審查的案件公開評論,甚至預設立場加以詆毀,還說:「請辭後才接受媒體訪問發表對國產疫苗評論。」,試問:請辭之後,就可以肆意對未請辭之前應負責保密的審議事項,公開在媒體上評論抨擊嗎?比方說,假若有一位學者應科技部○○司之聘擔任「研究傑出獎」審查委員,他在知曉某位學者被推薦為傑出獎候選人之後,頗感氣憤,認為其學術表現尚不足以列名傑出獎候選人,於是在還未實質審查各候選人的案件之前就請辭「傑出獎審查委員」,並公開指名道姓批評該候選人的學術表現很差,審查會議很難維持專業性與公正性。試問:這種言行符合學術審議應遵行的規範嗎?這是做為一位學術人對學術專業審查應秉持的態度嗎?這樣的言行學術界會認可接受嗎?

就連剛進入研究所的研究生都知道這種言行是嚴重違反學術倫理、大錯特錯的惡行,然而這位知名的學者卻放縱自己的「我執」和憤懣,公開肆意攻訐當初應聘審查的對象和專家會議的專業性與公正性。縱使這位學者曾經是專業學術領域的"巨人",但也只不過是倫理道德的"侏儒",難免為人所鄙視,令人慨歎!人生苦短,已逾耳順之年,猶未能擺脫名利羈絆,損及過往清譽,晚節不保,真的是何苦來哉!可惜呀!可惜!

後記:本文重點在談被政治操作掩蓋的學術倫理,就事論事,故未揭當事者姓名。

蟄居老叟@碧潭之濱 (2021.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