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新北市新店, Taiwan
老來蟄居於離水岸不遠的鄉居,傍晚常於新店溪畔迤邐而行,"晝伏而暮出",可稱「蟄居老叟」。

和美山遠眺碧潭

和美山遠眺碧潭

2018/12/10

生活點滴話紅肉

上了古稀之年,果真是體力"日衰",每天都可以感覺到一天比一天衰弱,尤其是腳的肌力和耐力更是明顯,前些時還可以走個九千、一萬步,現在走上七、八千步兩腳就疲累異常。歲月對"腳力"的摧殘真的很驚人,這在耳順之年以前是很難體會的(除非你是早衰),俗云:「老衰由腳開始」,真的是良有以也。

體力和腳力的衰退主要來自肌力的減弱,前些年,有一陣子多走了些路,就每為腰膝、腳底筋膜疼痛所苦,復健多時仍未見效。醫囑老年人飲食不可太過清淡,除了食用雞肉、魚肉等「白肉」外,還得適量加些「紅肉」,才能延緩肌力、耐力的衰退,久之病情應可緩解。爾後,每日飲食除「白肉」外我都會盡量食用一些豬肉,果然近年來腳底筋膜疼痛就鮮少再發生。因此,要健康的老化,必須適量攝取蛋白質,尤其不可缺少紅肉。

我們日常食用的肉品因顏色的不同而有「紅肉」和「白肉」之分,其實肉品之分紅、白,主要是視肌肉中「肌紅蛋白」(myoglobin)含量的多寡而定。豬、牛、羊等家畜類的肉,肌肉中含有較多「肌紅蛋白」,在烹調之前,顏色呈紅或暗紅色,稱為「紅肉」;而雞、鴨、鵝和魚蝦貝類等的肉,「肌紅蛋白」含量較少,肉色較白,是為「白肉」。但是也有少數例外,如鮭魚肉的顏色偏紅,不過這種紅色並非來自「肌紅蛋白」,而是甲殼類動物等鮭魚食物所含的色素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s),因此仍屬「白肉」。

「紅肉」的紅色來自「肌紅蛋白」所含的「血基質」(heme),「肌紅蛋白」是肌肉細胞中攜帶和儲存氧的蛋白質,類似血液中攜帶氧的「血紅素」(hemoglobin)。一般而言,「肌紅蛋白」含量愈高,肉的顏色愈深,牛肉中「肌紅蛋白」的含量較高,羊肉和豬肉的含量次之(羊肉又比豬肉高些),家禽類肉品的含量最低。此外,紅肉顏色的深淺也因「血基質」所含鐵離子的氧化程度而異,新鮮的肉呈紅色,鐵離子是二價即亞鐵(ferrous, Fe+2),與一個氧(O2)分子結合;煮熟的肉呈褐色,鐵離子是三價(ferric, Fe+3)。肉品若接觸亞硝酸鹽(nitrites),鐵離子會與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結合而呈粉紅色,這也就是醃漬的肉品所呈現的顏色。

世界衛生組織IARC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的報告中稱食用「紅肉」與罹患大腸癌風險的增加有關,因此將「紅肉」列為2A級的「可能致癌物」。一般而言,「紅肉」的飽和脂肪酸與膽固醇含量較「白肉」高,在高溫烹調下容易產生致癌物,攝取過多,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就會增加,因此,除了必須注意每日的攝取量外,亦須注意避免高溫烹調或燒烤,以免產生致癌物。

其實若以營養價值來說,「紅肉」、「白肉」皆屬優質蛋白,雖然「紅肉」的飽和脂肪酸含量相對較「白肉」高,但鐵的含量也較多,對改善缺鐵性貧血很有助益,尤其「紅肉」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維生素,如:鐵、鋅、硒、維生素B6B12等,適量攝取有益健康。

台灣已是高齡化的社會,追求「健康的老去」是每個老年人的夢想,而在老化的旅程中,如何避免肌肉(尤其是骨骼肌)的快速流失,延緩肌力和耐力的衰退,維持健康活動的能力,則是達成這夢想的首要之務。醫學研究證實年過60之後,骨骼肌的流失會加快,衰弱的速度也就逐漸變快。在老化的過程中,由於基礎代謝率逐漸下降,體內大分子合成和分解的反應也產生改變,身體組成乃隨之改變,導致「體脂肪越來越多,而肌肉量越來越少」,骨骼肌萎縮,下腹壁脂肪堆積形成「大腹老人」,體重隨著年齡逐漸增加,縱使體重沒什麼變化,但身體的活動力、肌耐力跟心肺功能也都在逐漸衰退。也因此,如何適量攝取蛋白質(白肉和紅肉)以避免肌力、耐力、活動力的快速衰退,便成為健康老化的重要課題。

IARC針對許多物質,依據其流行病學,動物毒理實驗證據,區分其致癌等級為1級至4級,詳細資料如下:修正日期:101.06.25.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人類致癌因子分類表

歸類級別

1

確定為致癌因子

流行病學證據充分。

石綿、芥子氣、r射線、菸草(吸或嚼)、檳榔、甲醛、柴油引擎廢氣。

2A

極有可能為致癌因子

流行病學證據有限或不足,但動物實驗證據充分。

太陽燈、紫外線輻射、高溫油炸釋出物質。

2B

可能為致癌因子

流行病學證據有限,且動物實驗證據有限或不足。

咖啡、苯乙烯、汽油引擎廢氣、電焊煙霧、極低頻電磁場(對兒童白血病)

3

無法歸類為致癌因子

流行病學證據不足,且動物實驗證據亦不足或無法歸入其他類別。

甲苯、氨比西林(盤尼西林之一種)、次氯酸鹽。

4

極有可能為非致癌因子

人類及動物均欠缺致癌性或流行病學證據不足,且動物致癌性欠缺。

己內醯胺(合成尼龍塑料的中間原料)

蟄居老叟@新店科芬園 (2018.12.10)


2018/10/25

冷凍消融導管手術(CryoAblation Catheter)治療心房顫動札記


年餘以來輒為"心病"所苦,這不知起因為何的「陣發性心房顫動」(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一旦發作起來,心搏紊亂且時緩時急,伴隨心悸、胸悶、血壓下降、頭暈頭痛、慵懶無力、時需大口喘氣、聲音微弱沙啞等,感覺疲累異常,十分不適,每次發作通常歷時約三、四天,就在你身心俱疲、苦不欲生時,隔天早晨起床居然就嘎然而止,恢復正常心搏。難為的是,發作之前身體並無不適,也無預警,忽然心臟就亂跳起來,因此也就無從小心或預防。發作頻繁時,兩三個星期就發作一次,縱使去掛急診,醫生也莫可奈何,只能幫你緩解症狀,再幫忙預掛治「心房顫動(AF)」的專科醫生,要你去看門診。幸好「心房顫動」並不致命,只是讓你身心異常難過而已,因此等看門診尚無大礙。
「心房顫動」之可怕不在於心跳紊亂、心悸胸悶、身體不適,而是在發作時,心房每分鐘跳動約350~500下,幾乎無法輸出血液,血液滯留在心房內容易形成血栓,血栓一旦剝落,隨血液流到腦,就會造成「腦栓塞」(即俗稱之"中風")。據估計,患有心房顫動的病人,發生腦中風的機率約高出5~10倍,鑑於腦中風造成失能的機率甚高,我自然不敢小覷。
心臟內科門診醫生看了我去急診的報告後,停止了我原服用之Aspirin改服Pradaxa (普栓達, 110mg)抗凝血劑,並開了抗心律不整藥,不過抗心律不整藥似乎對治療我的「心房顫動」並非十分有效,只是拉長發作的間隔,還是每隔兩三個月又會發作一次,因此醫生建議應該考慮"電燒",他說:「現在電燒已是治療陣發性心房顫動的第一線治療方式」。既然抗心律不整藥對治療我的心房顫動不是十分有效,或許電燒是一項不錯的選擇,值得試試。
心意既定,也就坦然面對。就「陣發性心房顫動」而言,「冷凍消融導管」(CryoAblation Catheter)手術比傳統的"電燒"手術需時較短、復發率也較低,因此就遵醫囑接受「冷凍消融手術」。手術之前,先得驗血檢測腎功能(eGFR),再做心臟「斷層掃描」(CT Scan)CT Scan需要注射顯影劑,因此也要檢測腎功能(eGFR)。顯影劑是在進行CT Scan的過程中經由血管注射,剛注入時,感覺身體一陣發熱,很不舒服,幸好幾分鐘之後,症狀就逐漸緩解。接著就住院做一系列檢查:(1)抽血;(2)做心電圖;(3)X光,以及做「食道超音波」以確定心房內無血栓存在,才可以進行「冷凍消融手術」。做「食道超音波」必須禁食(連水也不可以喝),醫生先於喉嚨噴麻藥,共噴3次,每次間隔約3~5分鐘。「食道超音波儀」有一個看起來蠻大的"",得吞下那個""使進入食道才能查看心臟,由於實在很難吞,多虧操作技師的耐心引導鼓勵,嘗試多次才好不容易吞下,超音波檢查需時約10~15分鐘,此期間不可以有吞嚥的動作,實在難受。做完「食道超音波」後需等待麻藥消退,感覺吞嚥並無異狀才可以喝水和進食。
進行「冷凍消融手術」之前,主治醫師會詳細說明手術的準備工作、可能風險以及需自費部分,請病人簽署「一般同意書」、「自費用藥同意書」和「全民健保病人自願付費同意書」,並回答病人的詢問。接著換好"病人手術服",靜候被推送到心導管室的恢復室等候,一切準備妥當後進入手術室,麻醉師告知要注射麻藥了,注射不到一分鐘,即完全失去意識知覺。
約三個小時後甦醒,只覺已躺在恢復室的病床上,鼠蹊部緊貼著紗布和捆著"止血壓帶",右側一位男士,左側一位女士,都穿手術服、戴口罩,分別用雙手緊壓右側和左側鼠蹊部,壓了約莫15~20分鐘等傷口不再流血才放手,他們告知右側鼠蹊部有一"股靜脈"的傷口(插入導管),左側則有兩個傷口,其一為插入"股動脈",另一是插入"股靜脈"。不久,5D病房的護理師來到恢復室將我推回病房,並搬到病房的病床上,動作平順俐落,可見訓練有素。
護理師交代要靜躺4個小時,不可彎腿、不要用力、不可坐起,並示範若仰躺累了要略微翻身側躺的方法,就這樣躺在病床上,體不能動,腳不能彎,只能微微揮動雙手,毫無睡意的忍受這"酷刑",護理師不時就來測體溫、量血壓、探查傷口,並偶而告誡不可下床亂走,我也只能唯諾苦笑。一時尿急那可就精彩了,既不能起床也不能翻身,只好請老婆大人幫忙托著尿壺,並將那瑟縮得不能再短的"小雞雞"拉出來放在尿壺口,這下可好,從孩時不再尿床後,就從沒躺著尿尿過,膀胱比尿道口低,不能靠重力,又不可太用力,尿個大半天,已然全身發熱,好不容易才流出幾滴,膀胱依舊尿意急急,真個是有苦難訴呵!
好不容易4個小時的平躺"酷刑"即將結束,護理師告知可以將床的上半段立起來讓我可以坐起來,沒想坐起來後,左鼠蹊部就大量滲血,老婆大人趕緊請來護理師及住院醫師、實習醫師,他們馬上將床放平,並輪流按壓鼠蹊部以止血,按壓一陣不再出血後,又將壓住傷口的止血壓帶束緊,囑咐要再平躺4~6小時,一陣慌亂過後總算平復。或許是我過往"誤人子弟"罪孽不輕,需要受8個小時"酷刑"來悔過吧!苦啊!
躺了9個小時之後已是日盡夜來,約莫20:30左右上半夜值班護理師終於姍姍來遲,小心翼翼的拆下止血壓帶,並用聽診器診察兩側鼠蹊部的傷口,看著她左右側來回聽診些時,心頭就覺忐忑,果不其然,她發現右側鼠蹊部有明顯的血流咻咻聲,左側也有,不過沒有右側明顯,於是找來住院醫師和實習醫師,並聯絡「心血管中心」的值班總醫師,總醫師告知先用力按壓傷口,他隨後就來看看。於是"有期酷刑"成了"綿綿無絕期",真是命苦呵!
等了約數十分鐘,總醫師終於來到並帶來一台「超音波儀」,用「探頭」仔細掃瞄了右側鼠蹊部,時而緊壓時而滑掃,三位醫師看著「超音波儀」螢幕討論了許久,似乎無法拿捏咻咻血流聲的要緊程度,於是就逕自離開忙他自己的事去了,留下實習醫師和住院醫師仍緊壓兩側的鼠蹊部傷口,壓了許久才放手,並留下「繼續仰躺,不可彎腿屈膝、不可坐起、不可下床」的醫囑才離去,我呢就只能一夜無言,一直仰躺至隔天再說了。
平躺一整夜,不能曲腿彎腳,無法翻身,脊背酸疼難耐,有夠疲累,竟致一夜無眠。下半夜值班護理師來病房巡視幾次,我只能對她搖手苦笑,她知我疲累痛苦難以入睡,乃試著將止血壓帶稍稍放鬆,以稍解困疲難受之苦。好不容易捱到天亮,5D病房的總醫師終於推著「超音波儀」來到,他用「探頭」診察了一陣子後,猜測可能是動靜脈之間產生管所致。不久主治醫師前來查看,用聽診器診察之後,判斷應係動靜脈之間管的血流聲,並說若沒有感覺腳麻或不舒服應該無妨,暫不用處理,並囑可以解除止血壓帶,下床慢走看看,今天就可出院。不久,護理師就來解除止血壓帶,更換傷口的紙膠布和紗布,讓我可以換上自己衣褲,下床走路。兩天來全身光溜只著「病人手術衣」,總覺怪憋扭的,現在終於可以輕著便裝,感覺舒適自在多了。
下床在病房來回試走幾圈之後,除了感覺走路不是很穩和傷口部位有些疼痛外,其餘一切尚好,因此也就遵醫囑準備出院。不過在等候辦理出院的時候,發現右側大腿靠外側部位有刺麻現象,護理師建議再休息觀察一會,先別急著出院,後住院醫師來診視,認為應該是手術的後遺症,過些時日應該就會復原,因此也就放心辦理結帳和出院手續,回到家已是過午了矣!。
註: eGFR估計的腎絲球過濾率(estimate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 病中有感
人一旦因病住院,就很難顧全"尊嚴",管你是達官顯要抑或販夫走卒,都只能遵從醫護擺布,此次因「陣發性心房顫動」接受「冷凍消融導管手術」,便深能體會。這個手術需要由兩側鼠蹊部的股動脈和股靜脈,分別插入「導管」,進了手術房得在醫生和護理師們的眼皮下裸裎相對,不過手術需要全身麻醉,意識全無,不會張眼看著醫護們擺弄你的"私處",免除了一絲尷尬;不過手術完移到恢復室,醒來後但覺兩側的鼠蹊部緊紮著"止血壓帶",瑟縮的"老小雞""皺丸蛋"勉強由緊繃的"止血壓帶"中間露出,模樣委頓無比。回到病房,窈窕的護理師們定時來"查看""照護"傷口,解除"止血壓帶"更換紗布,"老小雞""皺丸蛋"礙事時,她們便將它挪左撥右,視若無睹、面不改色,我望著她們小心專注的神情,雖覺隱私全露、尊嚴有損,但還是得"態若自然",不露絲毫尷尬形色。治病保命嘛,誰還能在乎小小的"隱私有損"!是不?
蟄居老叟 記於科芬園(2018 仲秋)

2018/08/30

三芝遊趣 (2018.05.24.)

台北五月的高溫,讓人縱使藏躲在家也無從逃避,既然在家也是熱,何妨就到鄉野走走,也試煉一下夏日野外的酷暑。

北海就在台北近郊,猶記孩子們還小時,我們曾駕著擁有的第一部車黃色無尾小喜美,花了兩天時間繞北海一周,野趣至今記憶猶深。從那以後,雖常想抽閒再訪,不過總是想的時候多,而歲月荏苒,除了幾次探訪金山水尾海岸外,終未再到過北海其他地方。近聞三芝鄉內有6座水車組成的5大水車園區,風光旖旎,水車是早期農民用來灌溉的主要設施,近已少見,頗值得一遊,也可一償多年來總想再遊北海的宿願。

新店三芝的距離說遠不遠,說近卻也不能算近,開車總要花個一個多小時。頂著近午的烈陽抵達「福德水車生態園區」,園區內有一條小溪八連溪穿過,溪水潺潺,溪上建有一座紅色景觀鐵橋,方便兩岸往來,鐵橋漆成紅色,故「福德水車生態園區」又稱「紅橋水車公園」。橋頭一邊有一座連接「高架式引水道」的木造水車,結構尚稱良好,可惜似已久未運轉。此處既稱「水車生態園區」,空有水車和引水道,而無水車運轉實況,實在可惜,也有誤「水車生態」之名。其實,水車和引水道的木造結構均還堪用,稍加整復維修使之順利運轉,應所費無幾,也更能顯示早期農民利用水車引水灌溉的梗概,其文化及教育意義又豈是目前建置靜態之水車結構所能比擬?

「紅橋」下方的八連溪有一座小水壩,壩旁築了一座「魚梯」(又稱「魚道」),顯然水壩的設計者已設想到洄游魚類的生態保育需求,理念可嘉,不過由於洪水沖蝕,加上久已失修,「魚梯」毀損處處,魚梯底端也為大小石塊堵塞,導致「魚梯」形同虛設,已難發揮魚類生態保育功效,這也印證了當今社會上普遍易見之「興築容易而維護難」了。惜呀!悲哉!

近午時分,陽光正強,稱得上酷熱,我們沿著溪畔迤邐而行,邊走邊欣賞蟲叫蛙鳴,享受難得的鄉野風光。偶而深入溪澗小坐,看著陽光透過枝葉間隙灑落,光影隨風搖曳,婆娑有致,真是心曠神怡!鄉間野外終究開闊,且偶有樹蔭避陽,加上清風習習,相對於室內是熱而不悶,清新舒適更勝於屋內冷氣吹拂。

八連溪畔走走逛逛不覺已過午時,乃折返「紅橋」,就在「紅橋」旁的「水車河畔餐廳」悠閒享用簡便午餐後,便往上走到三芝遊客中心參觀。這是一棟庭園式建築,外觀簡樸優雅,空間寬敞舒適,除了可以讓遊客舒適休憩外,也提供各種旅遊資訊供遊客參閱。遊客中心內有一「名人文物館」,展示三芝四位「名人」的生平、事蹟和偉業,包括:台灣第一位醫學博士杜聰明台灣第一位國際知名作曲家江文也台灣第一位人民直選總統李登輝,以及近代台灣民主政治傳奇盧修一,彰顯三芝地區的地靈人傑。讓人於欣賞青山翠巒美景之餘,還能靜心緬懷台灣當代傑出碩彥的豐功偉蹟,享受一趟休閒與知性之旅。

三芝遊客中心後方的生態池邊,沿著小徑步行片刻,便抵達前總統登輝先生的故居源興居。傳統的閩南三合院建築,紅色磚牆透出一絲古樸之風,屋外庭院有石桌、石椅和石牛,三合院前方老榕成蔭。可惜近年似乎疏於維護,主體建築的右側已經坍塌,老榕樹下則成攤販據地叫賣石花菜和土產蔬果之地。前總統素稱「台灣民主之父」,在台灣民主轉型的過程中有其不可抹滅的貢獻,其故居竟任其殘破至此,而未善加維護,平白浪費了優質的文化古蹟與觀光資財,可惜呀!可惜!中央與地方政府的權責公務員們能不愧疚汗顏乎?

 

   福德水車生態園區  跨越八連溪的景觀橋及水車

    連接木造水車的高架式引水道

   紅色景觀橋下的魚梯 

   深入溪澗小坐,陽光透過枝葉間隙灑落,光影隨風搖曳,婆娑有致,令人心曠神怡!

   水車河畔餐廳 就位於福德水車生態園區的紅色景觀橋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