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曉得從什麼時候開始,仲春一過,有心人就開始流傳"四月雪"的美,頓時興起一波觀賞"四月雪"的熱潮,原本靜默佇立在校園、公園、路旁並不特別起眼的「流蘇」,就這樣無端成了大家矚目的焦點。不過話又說回來,「清明時節雨紛紛……」,在北部正是乍暖還寒、煙雨濛濛的時節,在迷濛細雨中,欣賞挺立於煙雨中,滿樹白花掩綠葉的「流蘇」,痴望著雪白花瓣翩翩飄落,的確是件既浪漫又別有一番詩意的美事!然「繁花如煙,日夜似水」,「流蘇」開花期不過數日,賞花得要及時。
「流蘇」是台灣原生種植物,主要分布於北部低海拔地區,為落葉中喬木,高可達約4〜8 m。「流蘇」的花冠呈4深裂,裂片細長,成簇開展,部分裂片下垂,形似仕女服飾之《流蘇(tassels)》(穗子),故名;也因此「流蘇」英文稱 "Chinese Fringe Tree"。
註:《流蘇》英文名為tassels,源自拉丁文tassau,為掛鈎、拉手之意,又稱"穗子"。古時是指以彩色羽毛或絲線編成的穗狀垂飾,用做馬車、帷帳等之裝飾,今之仕女服飾如洋裝、裙子、披肩、圍巾等的下擺或擺穗亦屬之,英文又稱為"fringe"。此外,大學各級學位的「學位帽」正中央也綴有"流蘇",繫於帽頂的帽結上,沿著帽檐下垂。
「流蘇」花雪白,俗稱 "四月雪"。
「流蘇」的花冠呈4深裂,裂片細長,形似仕女服飾之流蘇(tassels),故名。
仲春過後,「流蘇」開始長葉,接著綻放雪白花朵,呈現花葉並茂的姿容。
台灣的原生種「流蘇」冬季會落葉,仲春過後,開始萌芽長葉,接著綻放雪白花朵,有些是花葉並茂,有些則是白花掩綠葉,呈現滿樹雪白的姿容,成叢白花如雪白穗子隨風搖曳,素雅飄逸之姿格外引人注目!「流蘇」雖是台灣原生種,不過因為棲地遭受人為破壞,現在已成瀕危物種,在野外已十分難覓!台大校園「流蘇樹」旁的解說牌就記載:
「流蘇是稀有的低海拔落葉性植物,也是古老植物之一,台灣原產大漢溪流域,當地多因棲地遭破壞,族群數量銳減,目前僅見於林口台地邊坡,屬於珍稀瀕危物種,而校園內年長高大的流蘇樹,則成為全台灣提供種源的採種母樹。」
由於「流蘇」對空氣污染的耐受性佳,且樹形優美,現多以人工培育繁殖,栽植在於公園、校園、庭園、風景區和路旁等地做為觀賞植物。北台灣的民眾或曾於野外邂逅,不過若非開花期,除非有心留意,否則還不太容易辨識。
猶記第一次認識「流蘇」是在大三(1968)修習「植物分類學實驗」時,助教帶我們到台大校園認識植物,進了大門,首先記錄的就是那一株屹立於舊植物系館角落,長得不怎麼挺直,樹形十分特別,卻開滿簇簇白花的「雪花之樹—流蘇」。相隔近半世紀之後再訪,台大校園已多種了許多「流蘇」,而這株當時台大校園內僅有的「流蘇」,似乎並沒長大多少(長得有夠慢!),不過蒼勁優雅之姿依舊!
屹立於台大舊植物系館角落,樹形十分奇特,開滿簇簇白花
的「雪花之樹—流蘇」。
台大校園已多種了許多「流蘇」。
「流蘇」屬木犀科(Oleaceae) 流蘇樹屬(Chionanthus),學名Chionanthus retusus Lindl.
& Paxt.,屬名Chionanthus為"雪花"之意,故又名"四月雪";種名retusus為鈍或微凹的意思,表示其葉片呈鈍或微凹狀。其嫩葉可製茶,故又稱「茶葉樹」,別名流疏樹、鐵樹,與桂花、茉莉花是同科不同屬的近親。
「流蘇」樹高約10 m,樹皮粗糙、灰褐色;樹冠略呈傘形,具多數分枝,枝條開展。葉對生,橢圓形或卵形,厚紙質,先端稍鈍或略凹,長約5~12 cm,寬約4~7 cm,葉基鈍或圓形,幼葉具細鋸齒緣,成熟後全緣;葉柄被毛,長約1~1.5 cm;葉面深綠有光澤,葉背淡綠粉白色。雌雄異株或兩性花,花期在3~5月,花色純白,略帶淡淡清香,頂生之繖形狀聚繖花序長約6~8 cm;花萼與花冠均為4深裂,向上綻放,花冠裂片狹長匙形或線狀披針形,長約2~3 cm,先端微鈍;長約1-2 cm。果為核果,橢圓形,徑約1 cm,果期6~9月,熟時呈紫黑或藍黑色,味澀;內有種子1枚,圓形,徑約0.4~0.6 cm。
「流蘇」的木材質地堅硬,紋理緻密,昔時常用於製作或器具或「算盤珠子」,製成的算盤打起來聲音清脆悅耳;現時園藝上則用來做為嫁接桂花之砧木;葉可供藥用,具清熱、止瀉功能,用途還蠻廣的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