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 AF)的邂逅 (2018暮秋)
我從年輕時便有心律不整的毛病,心臟偶而就會鬧點小憋扭,初時是"良性的"(醫生語)「心室早期收縮(PVC,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後隨著年齒漸長,工作壓力漸增,心律不整的發作愈趨頻繁,心律異常的態樣也漸趨多樣,而不僅是PVC而已。心律不整發作時心臟時而暫歇一下,此時便會感覺胸部一陣緊縮;有時偶而還會快速搏動或怦怦悸動,感覺極不舒坦。
就這樣與心律不整共存了大半生,心律不整發作比較厲害時,雖偶有心悸、胸悶、頭暈等不舒服症狀,但大致尚還無礙,直到2014年9月初發生「腦動脈阻塞(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俗稱「中風」),醫生研判可能是「心源性」,亦即「心房顫動(AF)」產生的血栓,逸出心臟,循環到腦部造成血管阻塞,這也才意識到原來心律不整嚴重時,還是蠻危險的。不過當時做的24小時心電圖監測,卻只發現有心房撲動(Atrial Flutter)的現象,並未抓到「心房顫動(AF)」。
1. 初識「陣發性心房顫動」
如此過了數年,在2017年6月中,某天清晨忽覺心律異常,與平時偶發的心律不整不太一樣,是快速、持續的不規則心跳,感覺的症狀是心悸(心搏快速、微弱而紊亂)、胸悶、頭暈昏沉、頭痛、虛弱、疲憊、痠軟無力、時需大口喘氣、聲音微弱沙啞等,感覺極為不適。
過午,心律不整的情況依舊,捱到下午4點,心悸、頭暈、胸悶、疲累等症狀更甚,感覺身體極度不適,乃請老伴陪我去急診。到了台大醫院急診部,護理師量了血壓及心電圖後,就立即轉給當值的醫師看診。醫師告知係「心房顫動(AF)」發作,並立即幫我驗血,掛上一袋點滴,再做了心電圖後,要我在急診部休息觀察。一兩個小時後,醫師告知,我的病況必須改服抗凝血藥,但服用抗凝血藥可能有出血風險,需要心臟科醫師評估後才能給藥,於是立即幫我預掛了專長為心律不整的林醫師門診。
在急診部掛點滴休息、觀察到晚間7點多,此期間又做了幾次心電圖,「心房顫動(AF)」的情況依舊。由於「心房顫動(AF)」並無立即的致命危險,只是會感到很不舒服,急診也僅能幫我緩解不適症狀,因此醫生就說我若想回家休息應該沒問題。回到家後「心房顫動(AF)」仍沒有緩解的跡象,一直持續到第4天,清晨醒來後,發現心搏竟已恢復"正常"(僅偶有短暫心律不整),這擾人的「心房顫動(AF)」就這樣斗然而來,戛然而止。
第4天上午依約到心臟科(急診部預掛)就診,林醫師看了急診病歷並簡短問診之後,判定我罹患的是「陣發性心房顫動(Paroxysmal A.F.)」,乃將我原服用的Aspirin停掉改服抗凝血藥Pradaxa
(普栓達),並開了治心律不整的藥Tambocor Tablet (律博克錠, 100mg),及安排心臟超音波及驗血。接著預約下次門診時間,就結束了這次的看診。
2.「陣發性心房顫動」不時發作
從6月中旬開始服用Pradaxa抗凝血藥和抑制「心房顫動(AF)」的Tambocor後,兩個多月來除偶有心律不整外,心律尚稱平穩。奈好景不常,到了8月底某天的清晨,「心房顫動(AF)」又再度發作,症狀與前次發作時相同,持續至第4天傍晚,心律才恢復正常。不過心跳雖恢復"正常",但脈搏仍十分微弱,一般心律不整的頻率也變高。
這樣又過了約一個月,在10月初的某天清晨,心臟又開始快速悸動,「心房顫動(AF)」又發作了,頭暈、胸悶、疲憊無力、聲音微弱沙啞、時需喘氣等症狀一直持續,且更甚以往。撐到下午約3點多實在苦痛難耐,乃再去醫院急診,以緩解身體的不適。抵達急診部後,值班的醫師確定係「心房顫動(AF)」,立即做了驗血、照胸部X光、檢驗血中BNP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等緊急處置。至晚上7點多,醫師告知驗血發現BNP濃度稍高(491
pg/mL) (BNP是心臟衰竭的主要生化指標,標準值是<
100 pg/mL),建議應盡快去心臟科就診,於是就幫我預掛另一位心律不整專長的蔡醫師的門診,並詳細說明病情後即讓我出院。
這次的「心房顫動(AF)」發作也持續了3天,雖然從2017年6月初次發作到心臟科就診後,就開始服用Tambocor治「心房顫動(AF)」,但服藥似乎只是使每次發作的時間縮短,並無法治癒,還是隔一段時間就發作一次。總計從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一年餘期間就發作了11次,除前3次發作均歷時3~4天外,第4次以後因服藥的關係,後來發作時間就縮短到8, 9個小時至26個小時不等。
其實「心房顫動」之可怕並不在於心跳快速紊亂、心悸胸悶、身體不適,而是在發作時,心房每分鐘跳動約350~500下,幾乎無法輸出血液,血液滯留在心房內容易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脫落,隨血液流到腦,就會造成「腦栓塞」(即俗稱之"中風")。據估計,患有心房顫動的病人,發生腦中風的機率約高出5~10倍,鑑於腦中風造成失能的機率甚高,我自然不敢小覷。
3.「心臟冷凍消融手術」治療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 AF)
這「陣發性心房顫動」困擾了我一年多,時而發作,服藥似乎沒有治癒的跡象。2018年9月初到心臟科回診時,心想既然服用抗心律不整藥無法治癒,或許該慎重考慮林醫師早就建議的「電燒手術」了。確定要進行電燒手術治療後,林醫師建議可以考慮用新發展的「冷凍消融手術」(健保尚無全額給付,需部分自費),因為這項手術需時較短、復發率也較低。仔細思考了傳統「電燒手術」與「冷凍消融手術」的優缺點之後,我覺得「冷凍消融手術」的"需時短、復發率低"對我這七旬老叟似乎比較合適,值得一試,以期能免除「心房顫動(AF)」發作時的心悸、胸悶、頭暈、疲累、虛弱等不適之苦。
●《續》:手術過程請參見另文《冷凍消融手術治療心房顫動札記》。
蟄居老叟@新店科芬園 (2018暮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