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新北市新店, Taiwan
老來蟄居於離水岸不遠的鄉居,傍晚常於新店溪畔迤邐而行,"晝伏而暮出",可稱「蟄居老叟」。

和美山遠眺碧潭

和美山遠眺碧潭

2024/09/17

腦動脈阻塞(Cerebral Arteries Occlusion)就醫札記 (2015孟夏)

症狀(Syndrome)疲憊酥軟、肢體無力、頭暈走路蹣跚不穩;有慵懶、力不從心之感。

引子

心源性栓塞(Cardiogenic Embolism)又稱心因性腦中風(Cardioembolic Stroke)

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 AF)是常見的心律不整,雖然不會致命,但是卻有引發腦中風的風險,因為發生心房顫動時,心房無法有效收縮,血液容易在左心房內形成血栓,如果血栓隨著血液循環至全身,就可能導致腦(中風)或內臟器官肢體動脈栓塞。據統計,心房顫動患者罹患腦中風的機率是健康的人的5倍。

"知天命"之年就發現血壓偏高,這是遺傳性的高血壓,血壓高若不服藥控制,便恐有中風的危險,因此,在20036月做了24小時血壓監測,確定的確有高血壓後,就開始服藥控制。此外,既知高血壓有導致中風的風險,便特別注意中風症狀的辨識衛生福利部各種健康雜誌上都強調可用FAST來辨識中風

F (Face)   觀察患者面部表情,看兩邊的臉是否對稱

A (Arm)     請患者平舉雙手,觀察是否有任一隻手無力而下垂

S (Speech)請患者說一句話,看是否清晰完整

T (Time)  若患者出現上述三種現象之一時,就要立刻送醫,把握中風救治的黃金3小時

綜之FAST的簡單口訣是:「臉歪手垂大舌頭,記下時間快送醫

其實中風的症狀表現多端,個別差異也很大,當症狀不太明確時,除非先前已有親身體驗否則一時還真難以判別是不是中風因而也就很容易誤失中風救治的黃金3小時。而已過"初老"(過了65歲稱之)的我就曾有過這樣的親身經驗

初識 腦動脈阻塞(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1. 2014.09.05. (星期五) 和往常一樣,清晨起床後就到住處頂樓習練太極拳,打了約一個小時,早餐後就在書房用筆電。上午9~10點左右開始覺得全身逐漸疲累無力、有點頭暈,手腳的感覺不太靈敏自如、浮浮的,觸覺也很不靈敏,起身走路也覺得怪怪的蹣跚不穩,坐著則感覺稍好,因為這段時間是坐著用筆電,因此並不覺得有明顯不適只是感覺疲累慵懶。近午時分,疲累無力的情況更甚,但因中午和友人有午餐之約,乃勉強提起精神開車和一起去餐廳,幸好當時雖覺疲累虛弱開車似還無明顯不適只是感覺右腳的踩踏動作不是很敏銳自如,有些浮浮鈍鈍的,不太踏實。

下午全身疲弱無力、頭暈、走路飄浮不穩的症狀更為明顯傍晚16:30pm走路去新店耕莘醫院復健(手肘肌肉傷)時,仍覺全身疲憊、酥軟,走路蹣跚不穩,因此乃在復健結束後(17:20pm),走到住家附近的耳鼻喉科診所就診(以為是感冒),並告知醫生全身疲軟無力、頭暈,不曉得會不會是中風。醫生伸出右手食指要我注視手指的動作,然後左右來回移動之後,放下手停頓片刻卻不說一語,他不是神經內科或心血管內科專長,這也難怪;接著檢視了我的喉嚨後,告知好像有點感冒,於是開了感冒藥處方就結束短暫的看診。

雖然我也曾自忖會不會是中風了,不過以FAST來判別症狀卻又似乎不太符合,因此也就未緊急去就醫。(顯然這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晚上執筆寫字時,感覺右手僵僵的,觸感很鈍動作不太靈敏自如,無法穩準的運筆寫字,寫的字歪歪扭扭的。到了晚上九點多,身體實在疲弱不適就早早上床休息

2.次日(2014.09.06.星期六) 清晨起床仍覺頭部暈沉全身疲累虛弱無力,走路也還是飄浮不穩,狀況感覺比昨天更差,因此上午就未去習練太極拳。由於2014.09.03. (星期三)曾和一起去坪林魚蕨步道走逛,當天陽光極烈又十分酷熱,因此我以為身體不適是中暑所致,乃於下午請幫我刮痧,但刮痧後身體的不適感並未改善仍是整天疲累酥軟無力步履虛浮蹣跚。但此時仍未出現任何類似前述FAST的症狀。

翌日(2014.09.07.星期日)頭部暈沉疲累的症狀不但沒有改善,似乎還更惡化,因此清晨未上住處頂樓打太極拳。

3. 2014.09.08.(星期一) 全身疲軟無力、走路飄浮不穩的情形依舊。清晨爬樓梯去住處頂樓打太極拳時,感覺腳真的很疲軟虛弱,只能慢慢一步一步爬,可謂舉步維艱。練太極拳時,不但全身疲累酥軟使不上力,站立與移轉重心均有點困難且不穩,做「金雞獨立」更是搖搖晃晃。在盤拳架的過程中發覺右腳右手的動作似乎比較僵硬,不太靈敏自如、不輕靈,觸感也比較遲鈍左手左腳則稍微好些,這是自2014.09.05.(星期五)上午出現全身疲弱無力症狀以來,首次察覺左右肢體動作的自如和靈活程度有些差異。我本是右撇子,右邊肢體一向比較靈活沉穩有力,但現在發現居然右側肢體變得比左側不靈活不穩實,這顯然一定有問題,大概真的可能是中風了。由於實在是全身疲軟無力、行拳不穩,因此草草打不到兩趟拳就算了。下樓走樓梯回家時,由於身體實在疲累無力,手腳的操控不是很輕靈穩準只能小心翼翼的扶著扶手慢走倍感艱辛。

近午時分,電"亦生亦友"王醫師告知身體狀況並請教去醫院看診事宜,王醫師建議盡速來急診,不過由於今天適逢中秋假日醫院休診,因此便和他約好明天(2014.09.09.星期二)上午9:00am家醫部看診。

尋醫就診

4. 2014.09.09. (星期二) 上午陪我到台大醫院09:15am電告王醫師已到家醫部,他請一位呂醫師幫我看診,呂醫師做了一些診察和測試之後,懷疑是「急性腦中風(Acute Stroke)於是寫了一張給急診部醫生的「照會便箋」,將我轉到急診部,因為急診部安排各項檢驗比較快。

到了急診部之後依急診程序看診,主治醫師黃醫師診斷後,立即安排做腦部CT Scan (Computed Tomogram Scan)顱內血管和頸動脈超音波,除看診檢查外其他時間都在急診部休息等候。中午過後CT Scan報告出來,確定大腦左側有「腦動脈阻塞(Cerebral Arteries Occlusion)」,患部有一塊顯著的灰黑區(腦細胞壞死),隨後的頸部超音波結果則顯示頸部動脈有輕微硬化,但就我的年齡言尚屬正常應是無妨。

「腦動脈阻塞」的緊急救治期約3個小時,我自己判斷失誤未能及時察覺中風症狀,因而耽誤了救治的黃金期此外,發生「腦動脈阻塞」後7天內是危險期,病況可能會變化,通常需住院觀察。我在2014.09.05. (星期五)上午感覺不適,到今天2014.09.09. (星期二)才就醫已是第五天,病情未惡化算是大幸,此時急診部能做的就是注意觀察病情,於是護理師找了一張病床讓我在急診部走廊躺著休息。由於急診部已無正式病床,走廊實在太喧囂吵雜,很難休息靜養,乃請求黃醫師讓我出院回家休息,於是我們便於18:00pm許出院。王醫師急診部黃醫師都特別叮嚀若病情有變化要盡速回來急診。在醫院急診部一天下來實在非常疲困,回到家不到20:00pm就上床就寢。

今天(2014.09.09.星期二)早上因急著到家醫部就診,因此未服用平常每天服用的Aspirin和高血壓藥急診部就診時醫生告知要暫停服用平常服用之Aspirin和高血壓藥(中風後醫生會另給急診用藥,故需暫停服用平常服用的藥),就診後黃醫師另開了4天份的兩種藥:

(1) Plavix 75 mg/tab (保栓通)                         學名:Clopidogrel

(2) Pariet 20 mg/tab (百抑潰瘍溶膜衣錠)      學名:Rabeprazole Sodium

並囑3~4天後要到神經部回診,由神經部醫師評估病情後決定後續如何服藥。

5. 2014.09.10.(星期三) 上午還是感覺十分疲累,肢體疲軟無力依舊,坐著用電腦時感覺尚好,站立或走動則有虛弱浮軟、力不從心之感,病況並無改善。翌日(2014.09.11.星期四)上午我獨自在家休養中午自備午餐時,動作雖疲弱緩慢,但還能勉力行動。全身肢體無力的情況感覺似有略微改進,但這應該是錯覺,因為休息些時之後起身走路感覺就比較好,會錯以為病況略有改善,其實走一下就又非常疲累虛弱無力了。下午16:30pm走路去耕莘醫院復健(手肘肌肉傷),復健完再慢走回家。走路時感覺身體還是疲困酥軟,只能一步一步慢走,步履依舊虛浮不穩,有蹣跚飄盪的感覺

急診後病情評估

6. 2014.09.12. (星期五) 急診部醫生的囑咐去神經部看診,以評估病情及建議以後的服藥方式。因為網路掛號早已額滿,因此上午06:00am就去現場掛號(05:40am開放抽號,07:45am開始掛號)到號時上午的蔡醫師竟已額滿,不得已只好在門診等候蔡醫師請其加號。醫師答應加號後,我即由家裡出發去台大醫院,在神經部的門診處等候到12:10pm才看診。

蔡醫師看了急診病歷及CT Scan照片,再詳細做了一些檢查和測試,瞭解左側「腦動脈阻塞」造成的傷害情形後,判斷我的「腦動脈阻塞」有可能是心因性()(心房顫動(AF)產生的血栓,循環到腦部造成血管阻塞),但需要做24 hr心電圖監測以更進一步確定是否為「心房顫動(AF)引起於是乃安排2014.10.01. (星期三)下午到「心血管中心」掛24小時心電圖監測儀器

(1)安排2014.10.15. (星期三)下午回診看24小時心電圖監測結果。

(2)漸進恢復服用Aspirin及原服用之高血壓藥先恢復服用Aspirin,每隔一天加回一種藥,依序為NorvascConcorTritace,即:

09.13.~09.14. 服用Aspirin, Norvace

09.15.~09.16. 服用Aspirin, Norvace, Concor

09.17.~      服用Aspirin, Norvace, Concor, Tritace (恢復正常服藥)

有關飲食、運動和復健,蔡醫師建議:

飲食:無需要特別注意之處。

運動:打太極拳等和緩運動可以繼續對於病情應很有助益。

復健:可以復建也可以不用復建,當然若能去復健更好。

看診完已過12:30pm,午餐後即搭644路公車回家。翌日(2014.09.13. 星期六)在家休養,整天血壓大約在164/88 mm,顯然偏高,不過自2014.09.09. (星期二)以來,就未服用高血壓藥,血壓偏高應是必然。一般發生「腦動脈阻塞」後,在觀察病情變化期間,都不可服用降血壓藥,以維持較高血壓

後續就診

10.01. (星期三)下午到「心血管中心」掛24小時心電圖監測儀器。

10.15. (星期三)下午到神經部回診(蔡醫師)24小時心電圖只發現有心房撲動(Atrial Flutter)並未抓到心房顫動(AF)的現象。

10.31. (星期五)上午到「心血管中心」做複次心電圖還是未發現心房顫動(AF)的現象。

11.05. (星期三)下午到神經部回診腦動脈阻塞的病情評估告一段落

後續療癒過程紀事

發生「急性腦動脈阻塞」後,喝水進食嗆到的次數明顯增加,一天之中總有幾次。

2014.09.14. (星期日) 晚上21:30pm休息時,感覺一陣(5~6)心怦怦跳像是心房撲動(Atrial Flutter)此外心律不整也時而發作。

2014.09.17.~09.19. 清晨(06:20am)到住處頂樓打太極拳時,感覺左右肢體的靈活度差異愈來愈明顯,左手腳除了仍稍有疲累、酸軟無力的現象外,靈活自如的程度已恢復得差不多了;但是右手腳的進步則很有限,比左手腳疲軟無力,動作也比較僵硬不靈活不自如,單腳站立(如金雞獨立)更是不穩,無法做旋轉的動作(轉身蹬腳、轉身擺蓮),明顯比較疲軟無力。

2014.09.12. 台大醫院神經部評估病情時蔡醫師建議最好能去醫院復健所以就到新店耕莘醫院復健科看診,進行復健治療(Rehabilitation)復健科吳醫師叮囑除在醫院復健外平時家居也要經常做:

肌力訓練(Strength Training)和耐力訓練(Endurance Training)

用筷子夾花生、紅豆、綠豆以及手指相對捏"燕尾夾"等方式訓練肌力。

運動治療(Therapeutic Exercise)

用走路、快走等治療性運動增進肌力和耐力

腦動脈阻塞」造成的腦神經損傷不是短期的復健可以治癒,必須要長期持久的運動治療方能見效。因此,我從中風後就每天清晨習練太極拳,傍晚外出走路運動11.5小時(6,00010,000),並持之以恆

求助中醫服中藥

2014.09.05.發生腦動脈阻塞」後,醫生一再提醒要好好把握復健最有效的3個月黃金期努力復健,做了兩個半月的復健治療,感覺肢體動作的靈活自如程度的確已略有進步,走路的蹣跚不穩也頗見改善,不過全身疲累慵懶、虛弱無力、聲音微弱沙啞等的改善卻很有限,且復健效果的保久性似乎不如預期,因為一沒有連續復健就會覺得慵懶、疲累無力,尤其每天都感覺很沒元氣,上午大約10~11點左右,就必須躺下休息眼看復健最有效的3個月即將過去,西醫強調的復健治療都已努力照做顯然復健治療對肢體動作的改善比較明顯但對元氣精力的療養似乎就不太有效似乎也該去試試其他辦法看看了。俗云中醫善於培元養氣,調理中風後遺症比較有效,不妨就去試試讓中醫把脈看診,看是否有相輔相成之效。

「坐而想不如起而行」,於是2014.11.19."千里迢迢"的到台中烏日姥芝瑞中醫診所尋醫就診中午13:30pm就到診所門口排隊等14:00pm開門掛號(14:30pm開始看診)掛了姥芝瑞醫師的診這診所雖小不過早早來排隊等候看診的病患卻很多,還沒開診候診室就滿座。

進了診間後,姥醫師把脈問診後告知我除了因腦中風致元氣受損肢體疲累無力外,還有中暑徵兆,因此開了治中暑及中風後遺症的藥方(均為科學中藥),每日早晚各服一次。服了2星期中藥後,感覺肢體疲弱、小便無力等症狀似有明顯改善,惟有口乾舌燥的副作用,尤以晚間睡覺時為然。兩個星期後回診姥醫師調整藥方和劑量後,即不再有口乾舌燥的症狀療養功效似乎不錯。這三個月來,我感受較深的症狀是:疲累虛弱肢體痠痛、怕熱也怕冷、盜汗、聲音沙啞、血壓偏高且不穩。這些症狀中除血壓高外,其餘都還好調理,姥醫師以調整藥方來治療,尚頗見成效至於血壓高的問題,姥醫師建議還是服用西藥比較能見效。

爾後兩個月,每兩星期回診一次,每次拿兩星期藥,病情頗見進步,全身疲累、四肢無力症狀改善很多,尤其調理元氣特見成效因此也就繼續每隔2~3週去看診。治療調養半年後,病情顯著改善,姥醫師評估我的身體狀況後建議繼續來看診,一則調養身體以避免再次發生中風,再則繼續服藥養生以提升健康狀況,因此也就繼續每隔3週去台中看診一次。

癒後雜感

腦中風是造成肢體失能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旦中風了,除把握救治的黃金3小時之外,最重要的還是中風後的復健和調養由於中風初期的外顯症狀表現多端,個別差異甚大,尤其當症狀不太明確時實在很難判別及時把握黃金3小時救治期。所以復健治療與預後療養便相對重要,我的經驗是西醫強調3個月內的復健最為有效確實為真,尤其對神經網絡的重建和肢體動作的改善相當有效,不過假若中風傷及大腦掌理元氣精力的部位致元氣受損,似乎就以中醫調養方易見功。因此西醫中醫對治病療養各有所長,就以腦中風的治療而言假若能以西醫的復健治療輔以中醫的調養元氣,雙管齊下相輔相成對中風後遺症的療癒最具功效

很多人以為預防腦中風服用Aspirin (阿斯匹靈)就好,其實不然,服用Aspirin來預防中風,對減少動脈斑塊破裂產生「白色血塊(white clot)(在血管壁破損處生成,主要由修補傷口的血小板凝集而成的血塊)造成的動脈血栓是有效的但心房顫動在心房產生的血塊是「紅色血塊(red clot)」,是紅血球聚集在纖維蛋白形成的密網結構而形成的,因此服用Aspirin預防心因性的腦血管阻塞通常無效,必須要服用"抗凝血劑"才行。

蟄居老叟@科芬園 (2015孟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