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二三事 (2019年季春)
● 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 AF)
「心房顫動(AF)」是發生率僅次於「期外收縮(extrasystole)」的嚴重心律不整,發生心房顫動時,心房搏動(atrial impulse)的次數每分鐘可達約350~600下,心房因快速、不規律的顫動而無法正常收縮有效輸出血液。還好由於有「房室結(atrioventricular node,A-V node)」的過濾,使心房搏動傳導到心室的次數,降到每分鐘祇有約140~200次,心室才不致於隨著"顫動"。
「心房顫動」的症狀表現多端,也常因人而異,有些患者可能沒有明顯的症狀,但有些則可能出現心悸、胸悶、頭暈、疲累、虛弱無力、需大口喘氣等症狀。雖然「心房顫動」沒有致命的危險,但是卻有引發其他致命疾病(例如腦中風)的風險。由於「心房顫動」發作時,左心房無法正常收縮將血液注入心室,血液在左心房滯留容易形成血栓,血栓如果逸出心房進入心室,經由動脈循環到其他器官便可能引起血管栓塞(embolism)。血栓若阻塞腦部血管便會造成腦中風,據統計,罹患「心房顫動」的人發生腦中風的機率是健康人的約5倍。此外,血栓也可能阻塞腎臟的血管造成腎中風、阻塞腸的血管造成腸中風、塞住肢體的血管造成肢體中風。腦、腎、腸、肢體等發生中風,都可能有致命的風險。據估計,約5~7個中風病人中就有一個是「心房顫動」造成,更可怕的是,比起其他如動脈硬化等原因導致的中風,「心房顫動」造成的腦中風病人,住院的時間可能更長、影響身體的機能更嚴重、死亡率也更高。此外,「心房顫動」發作時因心率太快也可能導致心室肥大(ventricular hypertrophy)甚至心臟衰竭等疾病,增加住院及死亡的風險。
「心房顫動」的發生機率會隨年紀的增長而增加,60歲以後,罹患「心房顫動」的機率就會大幅升高,65歲以上可達5%,75歲以上的盛行率約有10%,因此,高齡是好發「心房顫動」的主要原因之一。除了高齡之外,其他如高血壓、心衰竭、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等的患者,也是好發「心房顫動」的族群。
● 心房顫動的治療
大部分(約80%)罹患「心房顫動」的患者是肺靜脈和左心房交界處的異常電訊號所引起,因此要治療「心房顫動」,必須隔絕肺靜脈與左心房之間的不正常電傳導。目前有兩種隔離這種不正常電訊號的方法,一種是傳統的「導管電燒」手術,另一種是「心導管冷凍消融(Catheter
Ablation)」手術(又稱"冷燒"),電燒或冷燒的部位均為肺靜脈與左心房相連處的組織,因此必須在心導管手術室進行。
傳統的「導管電燒手術」是一點一點的燒灼,最後燒出一圈疤痕以隔離肺靜脈的不正常電訊號,手術過程較長(約需4~6小時)且病人會有疼痛感,更因為這項手術是一點一點的燒,可能有阻絕不完全的風險;而「心導管冷凍消融手術」是將冷凍消融球囊導管放入肺靜脈中,再將極低溫的液態氮注入球囊,膨脹的球囊便可接觸左心房與肺靜脈交界處的組織,使細胞冷凍凋亡,形成一圈連續的環狀疤痕組織,阻絕肺靜脈和左心房的電傳導,使肺靜脈的異常電訊號不會干擾左心房的正常動作,手術時間較短(約1~2小時)且病人較無疼痛感。
在進行手術之前,醫師會視病人的情況建議使用「導管電燒」或「心導管冷凍消融」方式,不同手術方式,健保給付的範圍不同。一般而言,「心導管冷凍消融手術」無全額健保給付,自付差額的特材品項比較多些,需自付的費用會比較高。
蟄居老叟@新店科芬園 (2019年季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